7月上旬,鮮食玉米品鑒會在大田縣大石村舉行?!×植紨z
近年來,大田縣通過品種篩選和技術創新推動甜玉米產業提質增效。數據顯示,目前全縣玉米種植面積達1.45萬畝,產量3500噸,鮮食玉米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黃金產業”。
有著20多年種植經驗的杜成斌介紹,這批試種的20個新品種中,水果玉米就占10個,無論是產量、品相還是甜度都表現優異。
自2019年在大田縣農業農村局指導下引進新品種以來,杜成斌的甜玉米因脆甜爽口形成品牌效應,實現訂單化種植。今年,該縣在武陵鄉、廣平鎮開展280畝甜玉米新品種展示與示范工作,為產業優化提供品種資源支撐。
7月上旬舉辦的鮮食玉米品鑒會上,60余名專家和種植戶通過田間考察和感官測評,對參展品種進行綜合評定。大田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站副站長林婧嫻說,結合多年品鑒數據,我們篩選出夏美甜985等主推品種,同時將珠貝20等特色水果玉米納入開發計劃。
“新品種泰陽花6號還沒采收就被預訂一空。”石牌鎮京程村種植戶劉志達欣喜地說,首季70畝甜玉米實現凈利潤5萬余元,目前正開展第二季種植。
針對山區土地條件限制,大田縣農技人員創新服務模式。7月15日,在京程村玉米地頭,高級農藝師肖慶泉現場指導:“秸稈還田深度要控制在20厘米內,既促進腐解又不影響下茬作物。”
“甜玉米對種植技術要求較高?!毙c泉強調,需特別注意花期隔離——或間隔20天以上播種,或保持300米種植距離,必要時設置自然屏障阻隔串粉。
大田縣建立的“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體系成效顯著,通過定期田間監測、推廣生物防治技術,配合科學用藥指導,有效控制了玉米螟、蚜蟲等病蟲害發生率,為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