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兼職”送快遞,多方共贏的有益嘗試
據7月20日《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最近,鄭州公交集團宣布與順豐達成合作,雙方計劃共同探索“公交+物流+生態”跨界融合的新模式。而最近兩個月,南京公交集團和成都公交集團,也先后與順豐達成合作協議。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個月,順豐正在更多城市落地“快遞+公交”的合作模式,已經簽約合作的城市還包括西安、武漢、蘭州等地。
公交集團與快遞企業的合作,是經營困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前景廣闊的互惠共贏。隨著私家車的普及和軌道交通的發展,公交客流量持續下滑,一些公交公司虧損嚴重。在此背景下,公交集團急需探索多元化經營路徑,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與此同時,快遞物流企業在城市配送中也面臨諸多難題。例如,大中城市同城急件依賴貨車,但擁堵、油耗、人力成本等因素導致末端配送成本居高不下。由此,公交集團的線網體系、調度能力和場站資源,對快遞企業來說極具吸引力。雙方達成合作,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降本增效。
事實上,公交與物流的融合并非新鮮事。在我國農村地區,這一模式由來已久。例如,自 2019 年起,廣州公交集團下屬巴士集團就與中國郵政合作,利用農村客運線路搭建客貨郵網絡,有效緩解了快遞 “進村難”“出城難”的問題。如今,我們樂見該模式在城市中逐漸興起,在人們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過也要看到,隨著實踐范圍的擴大,“公交+快遞”的模式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從運營模式來看,公交主要服務于市民出行,有固定的線路、站點和運營時間,而快遞配送則需要根據訂單情況靈活安排,二者如何協調,如何確保客運與貨運兩不誤,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安全角度考慮,公交車上通常未配備安檢設備,貨物運輸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如何防控,也是一大難題。此外,如何保障乘客的乘車舒適度,避免貨物運輸對乘客造成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推動“公交+快遞”模式“跑”得更順暢,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政府部門應給予支持,完善相關規范、標準,為雙方合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此外,加強宣傳引導,讓市民了解并逐漸接納這一新型物流模式,減少推行阻力。公交集團和快遞企業則應攜起手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配送路線和公交調度,在不影響市民出行的同時提高運輸效率。同時,在確保安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貨物安檢、固定等措施。
“公交+快遞”的模式,無疑給城市物流發展打開了新思路,若要讓這一模式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還需不斷探索和完善。只有解決好運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才能為市民帶來便利、為企業帶來效益。(吳睿鶇)
《工人日報》(2025年07月23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