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議員研討班參訪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疆分公司。圖為參訪現場。中新社記者 國璇 攝
2025年是“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與會各國議員們認為,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大勢,在科技創新領域深化互利合作,是推動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
“智能評卷系統可提取到學生的手寫體,對每一道題目進行對錯的判斷……”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的新疆分公司,各國議員體驗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醫療、城市等各領域的深度應用。
白俄羅斯國民會議共和國院國際事務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斯莫利亞克12年前曾訪問新疆。故地重游,她說:“新疆充滿活力,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佩。”
中白兩國共同舉辦了“2024-2025中白科技創新年”,在上合組織等多邊框架內提升科技創新和協同發展能力。斯莫利亞克說,白俄羅斯正積極深化與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合作,推動農業、制造業等轉型升級。
文化交流為促進上合組織民心相通搭建了橋梁。在烏魯木齊市綠谷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非遺匠心坊”,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免費學習制作漆扇、編繩和艾特萊斯包等中國傳統工藝。調色、浸染、晾干……俄羅斯國家杜馬文化和體育委員會主席馬特欽和孩子們一起制作了漆扇并拍照留念。
馬特欽曾多次來華,他引用中國古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表示,中國有很強的文化保護意識,這種意識代代相傳,使得越來越多年輕人尊重和保護傳統文化。
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時,巴基斯坦國民議會議員比賈拉尼詳細了解了新疆的歷史文化。他高度評價中國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所做的努力:“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巴中兩國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可通過教育合作、文化節等方式加強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互鑒。”
“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可根據自身國情借鑒中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塔吉克斯坦議會下院立法和人權委員會成員納伊瑪說,上合組織成員國無論國家大小和經濟發展水平,均一視同仁,切實踐行了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她進一步表示,當今世界,全球面臨著減貧、數字轉型等共同挑戰。“立法機構不僅應成為全球變革的見證者,更應成為塑造未來議程的積極參與者。”
馬赫穆多娃說:“我們堅信,通過攜手努力,各成員國所提出的想法和倡議,將在未來的具體合作項目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