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正研究完善裁判文書隱名規則、撤回機制和負面清單
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張素)裁判文書上網是司法公開的重要內容。記者22日從全國大法官研討班上獲悉,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研究完善裁判文書隱名規則、撤回機制和負面清單。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鄧修明在研討班上作總結講話時說,各級法院要將裁判文書上網作為一項長期要抓的工作,增強文書上網工作的自覺,更多公布較高層級法院審理的具有法治示范、規則引領、教育警示意義的裁判文書。
近年來,最高法多措并舉,持續深化司法公開,加大裁判文書上網力度,公開文書數量較以往大幅增長,覆蓋審判領域、案件類型更加多元。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法院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新公布的裁判文書共計969萬余篇,較2023年同期上網數量增長92.73%。
鄧修明表示,要處理好司法公開與保護國家信息安全、公民個人信息和企業合法權益的關系,最高法正在研究完善文書隱名規則、撤回機制和負面清單,各級法院要嚴格落實有關要求,確保依法、規范、安全、有序公開。
此前,最高法會同司法部、全國律協發布67類示范文本,已在全國法院全面推廣使用。提供統一、規范、簡潔的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旨在更加便利民眾行使訴訟權利。
記者從最高法獲悉,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應用貫穿糾紛化解全流程,更有利于當事人準確、全面表達訴求,促推調解和案件審理質效進一步提升。從今年上半年司法審判工作主要數據來看,72%的當事人、律師主動應用要素式示范文本開展訴訟,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保證保險合同等糾紛起訴狀示范文本應用率超80%,當事人應用體驗感持續提升。
據介紹,內蒙古法院把抓好示范文本推廣應用作為踐行“如我在訴”理念、提升解紛質效的重要抓手,截至6月15日,當地法院示范文本應用率超過80%。轄區三分之一以上法院在綜治中心投放智能輔助設備,文本填寫時長縮短75%,初次辦事成功率大幅提升。
此外,今年上半年,黑龍江法院要素式訴狀應用率已達93.1%。當地把要素式訴狀作為“解紛引擎”,依托數據會商對11類案由進行分類研判,促推要素式訴狀更好應用于類案源頭預防、快速化解。
鄧修明表示,要加強人民法院案例庫、法答網精選問答、兩狀示范文本等其他公開方式的宣傳,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認可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