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于市場預期!我國外匯市場展現韌性和活力
中新網7月22日電(記者 石睿)今年以來,外匯形勢復雜多變,風險挑戰明顯增加。面對外部沖擊,我國外匯市場頂住壓力,運行平穩,表現出較強韌性。7月22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做了上述介紹。
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活躍
據李斌介紹,2025年上半年外匯收支共有五個特點。
一是涉外收支規模穩步增加。上半年,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收入和支出合計7.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4%,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人民幣在跨境收支中的比重達到了53%。上半年,銀行結匯和售匯規模合計2.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規模為歷史同期次高。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跨境貿易和投融資活動繼續保持活躍。
二是跨境資金延續凈流入。上半年,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凈流入1273億美元,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凈流入態勢,其中,二季度凈流入環比增長46%。
三是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上半年,銀行結售匯逆差253億美元,但是從月度看表現出明顯的變化。其中,1月結售匯為逆差,2-4月趨向基本平衡,5月和6月結售匯轉為順差,企業、個人等主體的交易行為總體理性有序。
四是外匯市場交易活躍。上半年,境內人民幣外匯市場交易量總計達到2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即期和衍生品交易量分別是7.4萬億和13.6萬億美元,占比分別是35%和65%。
五是外匯儲備規模穩定。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3174億美元,較2024年末增加了1151億美元。上半年非美貨幣對美元升值,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匯率折算和資產估值變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人民幣匯率穩定,沒有明顯升值或貶值單邊預期
針對上半年我國外匯市場表現好于預期的情況,李斌介紹了三個情況。
一是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1.9%,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7.15-7.35之間雙向浮動,既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穩定,也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
二是外匯市場預期保持平穩。從遠期、期權等外匯市場指標來看,當前市場對人民幣沒有明顯升值或者貶值的單邊預期。市場交易理性有序,人民幣走弱時,企業主體逢高結匯增多;人民幣走強時,企業逢低購匯增多,總體上看,沒有追漲殺跌這些非理性交易行為。
三是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來華各類投資總體向好。1-5月份,股權性質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311億美元,同比增長16%;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約330億美元,逆轉了去年下半年凈流出態勢。對外投資有序推進。1-5月份,股權性質的對外直接投資519億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對外證券投資保持活躍。
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持續提升
2025年以來,外資投資人民幣債券規模上升,目前外資持有境內人民幣債券存量超過6000億美元,處于歷史較高水平。上半年外資凈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扭轉了過去兩年總體凈減持態勢。尤其是五六月份,凈增持規模增加至188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表示,上述數據顯示全球資本配置境內股市的意愿增強。
賈寧提到,未來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仍具有較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空間。目前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債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約為3%-4%左右,受多重積極因素支撐,預計外資仍會逐步增配人民幣資產。
首先,經濟基本面穩健為外資投資中國創造了穩定宏觀環境。隨著擴內需政策效果顯現,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鞏固。近期,多家國際投行表示看好中國發展機遇,將中國資產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超配。
其次,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為外資投資中國創造了良好政策環境。我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完善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拓展投資渠道、優化投資環境,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便利性明顯提升。同時,我國已建成比較齊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場體系,債券、股票市場的市值均位居全球第二,金融產品豐富、流動性強,為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提供了多樣化選擇。
第三,全球資產多元化配置需求為外資投資中國創造了良好發展機遇。人民幣幣值穩定,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范圍內具有比較獨立的收益表現,已成為全球投資者分散風險的重要資產和增厚收益的重要配置標的。近期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對全球75家央行調研結果顯示,30%的央行表示將增配人民幣資產。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開放持續推進,境內金融市場將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人民幣資產將更具吸引力?!辟Z寧表示。(完)